首页 > 滚动 > 内容页

如何从心理学层面重新认识焦虑?|全球快播报

2023-06-24 17:11:06 来源:乐达源心理

在很久以前,心理学还不太发达的时候,会把焦虑情绪看做是一个精神症状或者精神病理的状态。认为人出现焦虑情绪,就是精神出现问题了,心理具有异常的过程。


【资料图】

然而,有的人并不觉得焦虑总是消极的情绪,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专门写过一部专著,讨论焦虑的情况。他说焦虑是具有创造性的,能够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。当人生处于焦虑之时,可以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处理问题。

人生最大的不幸,不是来自焦虑,而是焦虑来了之后不知道自己的痛苦究竟是疾病还是罪恶,这句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,之后弗洛伊德也对焦虑进行了研究,对于焦虑的行为做了系统分析,并且归纳出焦虑的种类:

1、客体性焦虑。 会有原发性客体性焦虑和继发的客体性焦虑,这不是客体出现或者自身引发的情绪困扰,而是周围环境可能引起的焦虑过程。

2、神经性焦虑。 无意识的,意识不到的焦虑,造成焦虑的威胁来自于本能的冲动,自发产生的行为。

3、道德性焦虑。 认为危险来自超我,感觉羞耻感和罪恶。比如坐在公交车上,你看到老人以后不进行让座,刚工作完一天感到太累了,不想起来做这事。不过想起这个行为,你还是会感到内疚,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,由此引发了谴责自己的焦虑感。

不管是什么形式的焦虑,本质上它都反映了一个问题,就是人的内心产生的冲突反应,这种情绪状态可能是提心吊胆、惊恐或者惴惴不安,以及情绪指向未来的一种威胁,继而产生的诱发焦虑情绪的过程。

如果从心理学的专业进行简化,对焦虑的症状加以分析,我们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,什么才是焦虑的特征:

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,无名产生提心吊胆和担忧的想法。在单位里上班,干工作好好的,你会担心电脑等一下是不是就坏了,于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工作,这是焦虑非常典型的表现。

还有就是坐立不安、发抖、紧张等表现,会有身体不适感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状态。心悸、恶心、头晕、胸闷、呼吸困难等。

在生活中,要是你发现自己有以上这些特点,就说明此时此刻你正在经历焦虑,并且被这个情绪所折磨。

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,焦虑的情绪体验发生,而没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的任何表现,我们不能说视为病理症状,也就是大家俗称的“焦虑症”。许多人觉得自己焦虑,感觉不安,恐惧,就说自己得了焦虑症,这是不科学的。

焦虑症的诊断,还需要对躯体化的这个概念进行考察。所谓躯体化,指的是情绪症状本身变成了躯体方面的问题,我们才称之为躯体方面的变化。

焦虑情绪和焦虑症,一字之差,却是千差万别,临床上对于这方面的判断也会有不同的诊断和分析。

面对焦虑,我们该如何重新认识?比较科学的看法就是对于焦虑无须过度产生痛苦的感受,存在泛化以及扩大化的思维模式,觉得出现焦虑,就是人有病,出现问题了。本质来讲,焦虑的存在就是人类心理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,没有人一生之中不会觉得焦虑。

出现创伤、应激性事件时,必然会有焦虑感受,这也是人之常情。

但如果焦虑造成了个体躯体化的症状,有了上面我们所说的各种生理表现,感到身体无法面对时,此时需要的就是去看医生,去进行科学规范地治疗。

既不过度紧张,也不消极面对,这是认识焦虑、面对它的最好方式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东导购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